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,为中原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。”连日来,我省基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,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,纷纷表示,文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这一目标,认真研究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、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,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,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,真正使文化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引擎、重要支撑。
郑州、南阳、信阳、驻马店等地的干部群众谈到,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,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,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。要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,就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方针,努力打造文化精品。
郑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说,近年来,郑州市坚持优秀剧目品牌带动,提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,先后打造出《风中少林》、《水月洛神》、《斗笠县令》等精品剧目,成为郑州走向全国和世界舞台的一扇窗口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,对郑州市来说,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,引进培养一批文化创作、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创新人才,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、体现地方特色、具有国家水准的文化精品品牌,在豫剧、曲剧、影视剧、舞台剧、图书、美术创作等方面推出具有国家影响的作品。
在平顶山、周口、漯河、许昌等地的采访中,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,我省文化底蕴丰厚,资源优势突出,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崛起优势,就必须紧密结合实际,挖掘潜力,整合资源、创新品牌。
开封市文广新局局长申亚平说,开封的宋文化、书法文化、菊花文化、饮食文化等丰厚资源,为开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。开封要实现文化产业新突破,就要紧紧围绕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这个中心,走“文商旅”结合的模式,打造一批像清明上河园这样的成功产业项目,把开封菊花花会打造成国家级节会,把收藏论坛提升为国际收藏文化形态,解决过去文化项目有行无市的问题,把文化优势打造成发展优势。
新乡、焦作、濮阳、三门峡等地的基层干部群众在采访中谈到,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,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。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,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。
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红旗深有感触地说,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。但由于山区贫困地区比重大等原因,洛阳文化产业的总量在全省仅处于中上等水平。目前,洛阳已将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攻坚战的点睛之笔,全力打造千年帝都、牡丹花城、河洛文明、丝路起点等文化名片。下一步,洛阳将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,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,以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,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手段,以创作优秀作品和优秀成果为重点,努力进行文化创新,提升文化软实力。
在济源、鹤壁、商丘等地采访中,不少基层干部群众都深情地谈到了愚公精神、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和“三平”精神。他们认为,这些精神,不仅是数千年中原文化的结晶,更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精神力量。
安阳市旅游局局长张建国举例说,安阳市将殷商文化、红旗渠精神等安阳特有的文化注入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,提升了旅游的质量和品位,使旅游产生了强劲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,激发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热忱和“我骄傲,我是中国人”的民族精神。③10